2008年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继续解放思想,奋力攻坚克难,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
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全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9亿元,增长30.4%。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4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4亿元;教育支出11.7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1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0.7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上年较高的基础上有所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9,涨幅比去年全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8%;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7%;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4.1%;居住类价格上涨8.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8.3%;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了1.8%和1.5%。
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2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5%以内,低于省定目标0.65个百分点;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646个,完成年计划的143.6%;创建充分就业社区81个,完成年计划的105.2%;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劳务输出56.42万人次,完成年计划的112.8%;其中农村劳动力输出46.1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5.3%;境外就业3315人,完成年计划的110.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15.6%。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其中农业产值81.8亿元,同比增长67.2%;畜牧业产值53.0亿元,同比增长29.3%;渔业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37.3%;林业产值2.9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6.8%。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312.4万吨,同比增长70.0%, 其中玉米产量179.8万吨,同比增长75.0%;水稻产量76.4万吨,同比增长24.9%。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2万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3.2万公顷。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肉类总产量23.7万吨,下降4.1%;禽蛋产量9.9万吨,同比增长106.3%;牛奶产量21.7万吨,同比增长15.4%。
农产品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迅速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08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65家,同比增长21.7%,加工产品共有17系列710个。全市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150万吨,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50%。粮食加工量达120万吨,同比增长93%。到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70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全市投入园区建设资金5.7亿元,新建农业科技园区20个、扩建农业科技园区24个。截止目前,全市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到72个。全市庭院经济发展农户达到20.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65%,户均收入达1260元。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启动省、市、县、乡推进村119个。共争取省新农村建设启动资金2000万元,省市帮扶部门投入帮扶资金1640万元。各级推进村围绕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共规划项目432个,共完成投资19.33亿元。
全市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3个,有机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174个,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20万亩。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1.7%,比上年提升35.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40.6%。
工业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3%,其中重工业为99.1%,轻工业为97.8%。国有企业、外商及港澳台和股份制企业分别为83.9%、100.6%和97.9%。
民营工业快速发展。截至200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民营企业181户,比上年末增加44户,实现工业增加值2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5%,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1亿元,比上年增长61.4%。
投资规模扩张拉动建筑业增长。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24万平方米,是上年水平的36%。
投资规模扩大,大项目强劲支撑作用继续显现。2008年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个数为352个,比上年增加44个,同比增长14.28%,完成投资252.25亿元,同比增长51.96%;10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293个,比上年增加61个,完成投资248.28亿元,同比增长54.2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50项,实际到位域外资金200亿元,同比增长25.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4035万美元,同比增长97.4%;合同外资金额15492万美元,同比增长271.3%,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651万美元,同比增长130.1%。
公路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843万吨,货运周转量46400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1097万人,客运周转量46355万人公里。
年末全市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9961公里,增长14.5%。程控、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3.2万门。全市公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9.5万户。公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7.9万户。
进一步加大了生态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年初以来,市旅游局先后组织各县(市、区)及旅游企业参加了2008年郑州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会、东博会和蛟河红叶旅游节等活动。共计组织策划各类旅游节庆活动10余次,其中包拉温都杏花节、湿地观鸟节、嫩江冰雪节、向海文化旅游节、“自驾印象、畅游吉林”摄影征文大赛等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广泛宣传白城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逐步实现由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过渡。通过中国商务在线旅行网网站(CCOT)进行了网络信息发布,实现了我市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形式多样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邀请蛟河市旅游企业到白城进行业务交流,提高了我市旅游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向海与阿尔山景区开展区域合作,延长了白城旅游经济的产业链。
全市共有星级宾馆14家,旅行社14家,AAAA级景区2处,AAA级景区1处,AA级景区4处。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2.9万人次,同比增长21.3%,实现旅游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34.8%。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保险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6.3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4.4亿元,农业险保费收入0.7亿元。全市赔款给付金额1.8亿元。其中人身险给付金额0.2亿元,财产险赔款金额1.2亿元,农业险给付金额0.4亿元。
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比上年增长7.0%。
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当年招生1990人,年末共有在校学生5513人;中等职业学校当年招生3781人,在校学生11713人。
积极发展高中教育。今年高考,我市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08年,全市参加高考人数为12525人,其中文科普本进线人数为1111人,占25.9%,重点进线人数为174人,占4.1%;理科进线人数为4359人,占53%,重点进线人数962人,占11.7%。
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普通初中招生21826人,在校初中学生62713人,毕业生22708人;普通高中当年招生9887人,在校高中学生31511人,毕业生11236人;小学当年招生19619人,在校学生116913人,毕业生2299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05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47个,其中医院32个,卫生防疫机构5个,妇幼保健站(所)6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459张,比上年下降0.3%,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4353张,比上年下降25.5%。全市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907人,医生7851人。每万人拥有医生38.7人,拥有医院床位21.5张。
全社会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年内通过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目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已达8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1%。全民健身工程初具规模,共有体育健身广场7个,乡镇农民健身场地36个,省级体育先进社区8个,白城游泳馆、通榆体育公园、大安田径场等新建扩建场地成为“民心工程”。
参加省内各项赛事成绩突出,全年各训练单位参加国内各项比赛共获得金牌27枚,银牌22枚,铜牌25枚。共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52人(包括集训队员)。
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市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活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260人次,检查企业1160户次,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的单位分别进行了限期整改、关停、搬迁和取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全面完成,全年共完成减排COD 8338吨、 SO2 1876吨,已通过省环保厅复核验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部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限额以内,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全市现有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个。全市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2万公顷,占辖区面积比重达到12.12%,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框架体系进一步巩固。
市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8.95平方米,用水普及率、供热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达89.8%、78%和80.9%。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9%。全年完成13个乡镇、69个村的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完成了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推进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供水1000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维修及时率、用户满意率分别为100%、100%和99%。加强了节约用水管理,计划用水下达率和水表安装率均达100%;节水器具验收合格率和打井控制率达9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2008年,全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127元,比上年增长20.0%。居民储蓄增量高于上年,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6951元,比上年末增加1467元。
据抽样调查,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520元,比上年增长17.2%。2008年全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2%,比上年上涨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9.15平方米,同比增长22.2%。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19元,比上年增长23.4%。
全市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全市已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6.5万人,实际缴费人数为15.7万人,占参保人数的95%。全市养老保险费征缴达4.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3亿元,增长90.6%。由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月人均养老金达到832元。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7.8万人。
医疗保险进一步拓宽深化,积极扩大医疗覆盖面,强化基金保险制度的实施。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5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5万人。
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0.2万人,领取失业救济金人数0.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1.1万人,完成年计划100.9%;其中农民工参保1.2万人,完成年计划102.3%;生育保险参保12.1万人,完成年计划100.8%。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低保对象19.0万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9.8万人,农村低保对象9.2万人。全市收养类单位年末床位6846张,收养5050人。全市有救助站5个,全年救助4977人次。全市社区服务设施417处,社区服务中心25个。农村敬老养老社会福利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100%。
注:恩格尔系数=
|
食物支出金额
|
×100%
|
总支出金额
|
2、本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系有关部门(行业)提供。
3、本公报白城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