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绿”新赛道 澎湃新动能——我市持续做强新能源生产开发基地
风起瀚海,一座座巨大的白色风机伴着春风缓缓转动;光照大地,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近年来,我市纵深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主动扛起吉林“陆上风光三峡”建设主体责任,以建设吉林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为目标,坚持“项目为王”,加快风光资源开发利用,持续做强新能源生产开发基地,将风光资源转换出无尽的绿色能量,为白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龙头引领,产业聚集。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通榆县的华能乡村振兴10万千瓦风电项目现场。升压站变压器转动起来嗡嗡作响,风机发的电在此汇集,进行升压输入到电网,最后送到千家万户。
为助力通榆县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与通榆县合资成立通榆裕风兴村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新能源乡村振兴项目。“该项目是2023年10月份开工,2024年3月30日全容量并网。截至目前的发电量是2亿1千瓦时,每年可提供收益分红约3000万元用于通榆县乡村振兴事业建设。”项目建设经理鲍洪光介绍。
除此之外,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还承建了吉林协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带负荷配置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于2024年11月份开工,2025年1月23日全容量并网,截至目前发电量2800万千瓦时。同时,承建的华能通榆长龙山20万千瓦风电项目,计划今年3月30日全容量并网,目前项目正处在最后验收和并网阶段。3个项目的建成运行,为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我市是吉林省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最快、始终领跑的地区。1999年10月,我市首个风电场在通榆建成并投入使用,拉开了全省新能源发展的序幕。“十三五”期间,我市先后实施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光伏领跑基地、风电平价上网、鲁固直流风电外送等一批项目。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双碳”战略和吉林省建设“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的重大机遇,全市新能源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走出了一条由新能源单一开发到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调跟进,再到新能源开发与负荷良性互动、循环互促,变“电力输出”为“产品输出”实现资源开发效益最大化的发展之路。
“去年,我市新能源开发规模已经达到1600万千瓦,稳居东北第一、全国第九,是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风力发电城市。今年,我市将继续扩大新能源开发规模,确保全市新能源开发规模年底达到1900万千瓦,力争突破2000万千瓦,引领白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先进位,加快打造省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市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科长侯冠宇介绍说。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培育生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聚焦“绿电+消纳”,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加快打造“风光火储”多能互补大基地,继续推进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促进风光资源优势深度释放,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