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城市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2015年12月29日在白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胡 德
一、“十二五”期间财政发展概况及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精心组织,稳中求进,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工作任务。预计到2015年末,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9.5亿元,比2010年增长119.4%,年均增长17%;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85亿元,比2010年增长91.6%,年均增长13.9%。财政收支规模持续扩大,总体运行态势保持平稳,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公共财政框架基本确立,财政整体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市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努力保持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我市财政工作坚持“抓改革、促规范,调结构、促发展,强征管、促增收,保民生、兜底线”这一主线不动摇,在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刚性支出逐年增加的不利形势下,为全市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9.5亿元,同比下降4.6%。各县(市)完成情况是,洮南市预计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10.5%;大安市预计完成6.8亿元,同比下降24.5%;镇赉县预计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6.8%;通榆县预计完成5.4亿元,同比下降22.9%。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85亿元,同比增加2亿元,增长1%。各县(市)完成情况是,洮南市预计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0.7%;大安市预计完成32.5亿元,同比增长0.6%;镇赉县预计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1.7%;通榆县预计完成30.5亿元,同比增长1.9%。
2015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预计完成195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39.5亿元、省补助收入142.5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亿元,上年结余收入及调入资金11.5亿元。当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85亿元、上解省支出3.2亿元、债券还本支出1.8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结转下年支出等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预算支出总计预计完成195亿元。收支相抵,可实现收支平衡。
2015年,全市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6亿元,加上省补助收入14亿元、上年结余收入和调入资金4亿元,基金收入总计为34亿元;当年基金支出总计预计完成34亿元,可实现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3.8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增长7%。
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64亿元,同比增加0.7亿元,增长1.1%。主要支出项目预计完成情况是:1、一般公共服务4.3亿元,增长1%;2、公共安全2.5亿元,增长2%;3、教育6.2亿元,增长4%;4、科学技术0.4亿元,增长3%;5、文化体育与传媒1.2亿元,增长1%;6、社会保障和就业12.7亿元,增长10%;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4.6亿元,增长5%;8、农林水7.4亿元,增长2%。
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预计完成68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13.8亿元、省补助收入48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9亿元、上年结余及调入资金5.3亿元。当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完成64亿元,加上上解省支出0.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5亿元、债券还本支出0.6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总计预计完成68亿元。收支相抵,可实现收支平衡。
2015年,市本级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0.2亿元,加上省补助收入5.2亿元、上年结余收入1亿元,基金收入总计为16.4亿元;当年基金支出总计预计完成16.4亿元,可实现收支平衡。
(三)2015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抓好财政收入工作。受经济振荡下行、结构性减税、油田减收、非税减少以及上年高基数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形势异常严峻。2015年全市由于原油价格下跌,导致油田税收因此减少4.9亿元;落实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全年结构性减税达3.2亿元,仅这两项因素就减少税收8.1亿元。面对不利局面,市政府多次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在深入开展税源普查基础上,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等税源的动态监管,对主要税种实行定期督查,加大税收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兑现税收奖惩办法;深挖非税增收潜力,重点推进污水处理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砂石管理费的征收工作;筛选出100个财政收入增长点,作为财源建设的重点,加大支持、培育和保障力度,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新动力;及时调度、通报入库进展,同时严厉打击偷、逃、漏税行为,最大程度限度地保证了应缴尽缴、应收尽收。通过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弥补了减收因素影响,保持了财政收入的基本稳定。
2、充分发挥财政调控职能,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市本级积极筹措和争取财政资金26.2亿元,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提效益。一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投入资金6300多万元。重点围绕工业提速增效、中小企业市场开拓、企业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发展、特色园区等重点,投入财政专项资金2200多万元;通过补助、贷款贴息、担保融资等方式,为企业安排奖补资金4100多万元。二是支持农、林、水及环保产业发展,投入资金5.3亿元。重点围绕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水利化、机械化、良种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建设重点,共投放农业发展资金1.3亿元;对种粮农民发放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四类补贴资金2.5亿元;争取“暖房子”、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资金1.5亿元。三是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20.3亿元。重点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城市管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白城机场项目等重点,投入专项建设资金6亿元;新增海绵城市项目投资6亿元、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投资1.3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7亿元,专项用于铁路、供暖锅炉改造等项目建设。这些资金的筹措到位,从多个方面培育了经济增长点,激发了经济活力,为保持新常态下经济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3、坚持有保有压预算原则,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有关厉行节约相关规定,大力压减一般性公用支出规模。对市直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实行预算单列、总量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大幅下降,今年市本级“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5%,共减少支出480万元。与此同时,积极筹措调度资金,集中财力保障民生和公共事业发展需要。一是支持教育、科技、文体事业发展,投入资金8.2亿元。重点用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校舍改造、科技创新、群众艺术和全民健身等方面;二是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资金11.8亿元。重点用于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就业补助、社会福利、残疾人事业、职工工伤保险等方面;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投入资金4.6亿元。重点用于新农合、城镇医保、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救助、基层医院建设、生育保健等方面。四是克服资金短缺压力,确保工资改革顺利进行。为确保国家工资改革任务的完成,在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市本级当年增加财政支出3.4亿元,完成了国家公务员工资改革和津补贴调整工作。改革和调整后,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达到了全省同一水平。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支出结构的调整,我市财政支出的重点更多地向社会建设、公共事业保障和民生改善方向倾斜,保民生、兜底线、支持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4、加大财政规范管理力度,综合理财水平全面提升。2015年,我市财政管理继续朝着“公共化”取向推进,在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结算、绩效评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政府采购份额持续增大,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金额7513万元,节约资金643万元,综合节支率达到8.6%;财政投资评审范围逐步延伸,全年共完成老城区改造工程、廉租房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工程等项目评审604项,总提报值52亿元,审定值45.8亿元,节约资金6.2亿元;进一步加强存量资金回收,逐笔制定清理回收计划,全年预计回收资金1.7亿元;债务管理进一步加强,通过编制年度债务收支计划、明确债务回收责任,按时偿还到期债务11.2亿元。
2015年,我市财政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税收收入增速趋缓,后续税源培植和税收征管压力较大;二是非税收入基数较高,缺乏新的增长点,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三是刚性支出不断加大,收支矛盾愈加突出,财政预算缺口逐步拉大;四是融资形势不容乐观,债务规模和贷款偿还给财政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二、2016年预算草案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十分重要。当前,经济发展大环境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仍艰难曲折,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总体稳中有进,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从我市情况看,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国家税收政策的落实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油田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由25%下降到10%左右,杠杆作用弱化;小规模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高起征点政策的实施,将使结构性减税额度进一步增加;“营改增”将继续扩围,房地产业如果进入税改范围,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地方收入,等等。但财政改革发展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国家前期“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经济政策开始生效,经济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国务院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后,配套政策可望陆续发力;我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仍在,重点产业、行业增收趋于稳健,特别是非油税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仍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海绵城市、棚户区改造、嫩丹高速、白阿铁路、长白铁路、生态新区等重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招商引资成效逐步显现,这些都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撑。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确定2016年我市预算编制总的原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设计,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向“求优求精”转型;以贯彻新《预算法》为契机,加快推进财政各项管理改革,为依法理财、科学用财提供基础性和制度性支撑;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促进民生、就业和生态环境改善;加强财源培育和征收征管,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根据上述要求及预算编制原则,2016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增长5.1%。
(一)财政收入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计划为14.9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9亿元、省补助收入48.1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9亿元、上年结余收入3亿元,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计66.9亿元。
(二)财政支出
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当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66.9亿元,比2015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计数增长4%。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1、一般公共服务4.2亿元,增长1.5%;2、公共安全2.4亿元,增长4%;3、教育6亿元,增长10.3%;4、科学技术0.5亿元,增长10.1%;5、文化体育与传媒1.2亿元,增长6.2%;6、社会保障和就业13亿元, 增长10.1%;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3.4亿元,增长10.9%;8、节能环保2.9亿元,增长11.2%;9、城乡社区5.2亿元,增长16.6%;10、农林水3.2亿元,增长16.7%。
三、2016年财政主要工作
为确保完成2016年财政预算目标,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财政收入征管,确保财力稳定增长。一要按照市人大五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年度收入目标,实事求是地落实好本年度收入计划,科学分解各阶段收入任务,落实部门征管责任,努力实现均衡、稳定、合理、较快增长。二要加强税收征管,突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监管,保持税收主体稳定。要加大挖潜增收力度,重新清理评估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开展发票有奖活动促进增收,对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实行动态清理机制,千方百计挖潜增收。三要高度重视非税管理工作,调动和发挥好各级、各执收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合理扩大非税收入规模。四要加强均衡缴库管理,定期召开收入情况调度会,县(市、区)收入座谈会、约谈会等,加强收入的组织调度工作,掌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五要突出抓好财政收入增长点培育工程,合理设定目标,落实各项支持帮扶措施,集中精力抓培育,集中力量助发展,通过打牢基础财源、壮大骨干财源、培育后续财源,逐步建立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财源基础。
(二) 强化财政调控职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发挥财政政策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大政策整合力度,按照市委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布局,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撬动各类资本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真正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发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及时调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调控手段,重点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三是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要按照中央和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要求,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扶持保障资金,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元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四是支持节能减排,推进可持续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形成全社会关注节能减排、多渠道投入节能减排的良好态势,确保全市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三)加强财政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要把节约支出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切实抓在手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将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有关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大力压减一般性公用支出。要突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从预算编制入手、强化源头管控,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化经费审批审核,从部门日常管理入手、强化责任落实与追究,从经费支出公开入手、强化社会监督。要大力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把市本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公务卡结算管理范围。要突出加强政府项目投资评审工作,深入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进一步研究探索财政监督的新形势、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为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突出民生社会保障。一是支持“三农”发展。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把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深耕深松免耕、膜下滴灌等新技术作为财政支持推广的重点,全面落实节水增粮行动计划。二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统筹解决好生存性、发展性和安全性民生问题,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按照市委关于民生工程建设的要求部署,积极筹措和落实民生实事所需资金,把财政支持重点向保障基本民生倾斜,向支持就业和扶贫倾斜,向解决低收入群众生活倾斜,向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倾斜。三是保障公共事业发展需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文化建设投入,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科技、体育、计生、信访、安全等事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一是按照新《预算法》有关规定,扎实做好相关制度要求的贯彻落实工作。重点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进预算控制方式、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硬化预算支出约束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二是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按照国家有关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监管职责,建立有效运行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三是推进PPP模式融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认真选取适于该模式的融资项目稳妥加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