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按照吉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督查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吉脱贫组〔2020〕14号)文件要求,白城市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脱贫攻坚督查组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把抓好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国家督查组反馈问题整改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一体部署,同步推进,到目前,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改进展情况
(一)防范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风险需进一步加强
1.督查组走访发现,吉林省农村老龄化现象较为普遍,且患病后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占比也较大,脱贫后的巩固提升任务较重,存在一定的返贫致贫风险。同时,农村针对老、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尚不能很好满足需求,有的贫困家庭子女因照顾老人,无法外出务工,加剧了家庭贫困。此外,随机走访发现,某县一户贫困户19岁孩子因患耐药性肺结核,必需用进口药治疗,医保无法报销,且之前不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内,不能享受相应的帮扶政策,因病支出较大,基本生活困难。
针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脱贫后的巩固提升任务较重问题。一是持续加强健康扶贫“看病120”“服务111”政策宣传。制定了《巩固健康扶贫保障稳定脱贫实施方案》《关于开展2020年扶贫日活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统筹国家、省反馈问题整改,开展查漏补缺,不断加大对“看病120”“服务111”政策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使全部贫困人口、三类重点人群知政策、懂服务,享实惠。今年以来,已开展进乡村讲座10536余座次,覆盖40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11.1万份,发放“明白纸”76万份,培训“明白人”12.4万余人;发放实用工具13.7万份。二是启动实施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工作。各县(市、区)对特困、失能(含失智)、重残等八类特殊家庭老年人开展摸底排查和登记,逐人建立电子台账,通过省民政厅老年人巡视关爱系统进行了详细分类。目前,5个县(市、区)已完成信息采集和录入。大安市、通榆县、洮南市率先开展老年人巡访服务,累计巡访8354人次。同时,印发了《白城市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行动实施方案》,今年新纳入低保和特困3808人,开展临时救助67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5.24万元。三是加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改造力度。白城市社会福利院,新增服务床位200张,用于收养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和残疾老年人。大安完成了以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建设,正在购置设备。通榆、镇赉、洮南社会福利服务机构按计划开展了选址、规划、审批等前期准备工作。四是加大贫困残疾人保障力度。为全市365个贫困村康复室配置康复设备,保障有康复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力度,对有需求的940户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实现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建设20个新时代基层残疾人文体活动示范点;加大残疾人资助力度,对当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或残疾人子女49名提供扶残助学金资助。
针对老、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尚不能很好满足需求,贫困家庭子女因照顾老人,无法外出务工,加剧了家庭贫困问题。一是全面落实医疗保障扶贫政策,巩固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定期进行信息比对,完善身份标识,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逐人核准参保状况。集中征缴期后参保的贫困人口和边缘人口,不设置待遇等待期,确保随时参保随时享受医保待遇。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3484人、边缘人口4744人参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对三类重点人群慢病认定情况开展排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门诊慢病执行原32个病种不变,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每人每年7000元,兜底报销至80%,边缘人口依据我市确定的城乡居民19种门诊慢病病种认定。全市纳入门诊大病管理6269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3.7%,其中:门诊慢病56678人,门诊特殊疾病6014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员实现普通门诊统筹取消起付线,报销额度350元在乡、村两级基层医疗机构通用。贫困人口规范就医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90%。二是对高风险家庭和“三类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监测,提供服务。推动落实《全市2020年健康扶贫工作要点》,对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摸排,录入健康管理系统,组织各县(市、区)加大对重点高风险人群的监控力度。今年,对全市5779人开展逐级随访,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采取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联动形式,开展万名医师健康扶贫巡回医疗工作,方便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指导其进行规范化治疗,为贫困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普及健康扶贫政策和疾病防治知识,做细做实健康扶贫工作,累计随访贫困户12426户21129人,实现全覆盖。三是积极开发托老托幼助残新型公益岗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公益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岗位开发、上岗对象、上岗流程、在岗待遇等几方面加强扶贫公益岗位开发管理。今年新创建扶贫车间5个,创建就业扶贫驿站12个。全市累计开发扶贫公益岗位吸纳有劳动力、半劳动力、贫困残疾人22159个,实现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
针对贫困户患耐药性肺结核专用药,医保无法报销,因病支出较大问题。主要采取对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进行兜底保障,实现精准扶贫,减轻困难家庭医疗费用支出负担。在全市共设立8家特药定点医院和13家特药定点药店,稳定特殊药品购药渠道,满足特病患者购药需求;将全部二级医疗机构和专科医院全部确定为特殊疾病认定定点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肺结核患者全部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确保贫困患者市域内兜底保障至90%,普通患者及时享受相应医疗保障待遇。全市贫困家庭肺结核患者170人,今年累计报销138.8万元,其中耐多药肺结核3人,累计报销4.7万元。
(二)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调整帮扶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2.有的乡镇通过“一对一”帮扶,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数量减少,但动态调整过程中,没有新的监测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另外,还有的边缘户缺乏针对性帮扶措施,家庭收入被贫困户反超,有攀比不满情绪。
一是及时将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和面临致贫风险的边缘户纳入监测预警范围。通过农户申报、入户走访排查至少一月一次,行业部门筛查等方式对不稳定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动态监测,今年新纳入边缘人口监测20户45人,脱贫监测2户4人,现在已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二是加大未脱贫人口帮扶力度。对今年未脱贫的1526名贫困人口,全部建立一人一策台账;落实未脱贫人口人均5000元的扶贫资金,注入运行良好的扶贫项目之中,人均实现分红500—1000元;在原有包保帮扶基础上,再增加827名科级以上包保干部,实现了“一对一”或“多对一”包保全覆盖;将1142名未脱贫人口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目前,所有未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三是强化边缘人口和脱贫监测人口的动态监测。针对年初2206名脱贫监测人口和4755名边缘人口,制定了《白城市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建立了蓝、黄、红三色预警机制,分类实施精准帮扶,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帮扶政策,将1580名贫困边缘人口、1086名不稳定脱贫人口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同时,全市针对边缘户全部落实包保帮扶责任人。全市所有边缘人口已消除致贫风险,所有不稳定脱贫人口已消除返贫风险。
(三)结对帮扶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3.从督查情况看,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总体是扎实有效的,但也发现个别帮扶责任人停留在过年过节送钱送物和电话沟通,及时了解帮扶对象困难和实际诉求不够,有个别贫困残疾人没有及时评定残疾等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不及时。
一是加大帮扶责任人工作推进力度。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开展脱贫攻坚“查漏补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认真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市委常委会、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推进结对帮扶工作,指导全市驻村干部在走访贫困户中注重了解和收集贫困对象的实际困难和诉求,及时向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反馈,推动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开展市直机关结对帮扶大排查,对照“四个联系”“五个帮送”要求,进一步落实落细帮扶工作。二是开展贫困残疾人等级情况排查。结合残疾人动态更新工作,组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工作人员对未办证疑似残疾人进行登记,对贫困残疾人等级进行排查,对残疾等级存疑、未办证疑似残疾人进行登记5862人,其中核发残疾人证1848人。同时,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进行全面排查,各县(市、区)组织乡镇开展了全面排查和信息比对。目前,市财政局已向洮北区下拨150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残疾人两项补贴。各县(市、区)两项补贴资金均按时足额发放,全市累计开展残疾人生活补贴41万人次,发放生活补贴3280万元,开展残疾护理33.56万人次,发放护理补贴2685万。
(四)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4.有的村干部反映,村两委班子年纪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政策新事物能力偏弱,需要更多年轻人才充实村级组织,以适应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对驻村工作队的依赖性较强,有的基层干部担心,如果将来驻村干部撤离,会对村里的工作造成很大影响。
一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规范了全市村级后备人才台账,指导各地按照“一职两备”标准储备村书记后备人才1854名。同时,开展“分管部长走乡镇、组织科长走村屯”活动,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对所辖乡镇、村开展走访调研、召开调度推进会,对各县(市、区)村“两委”换届组织准备工作进行部署,调整配备村书记173人。二是进一步做好全市新选派驻村干部和新上任乡村干部培训工作。10月中旬,开展全市脱贫攻坚干部示范培训班,围绕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内容,采取现场授课的形式,对驻村干部和新上任村干部开展业务培训,共培训270人,各县(市、区)也组织开展新选派驻村干部和新上任乡村干部培训工作。三是进一步发挥驻村干部队伍作用,深入开展“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活动。制定出台《关于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作用的意见》,细化4个方面15项重点内容,帮助建强村党组织、村干部和党员队伍、主动参与村级决策、完善乡村治理、村级产业项目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真正打造“不走的工作队”。市县两级全部成立驻村第一书记协会,有147款符合省“第一书记代言”APP线上商城销售标准的产品已上架销售。全市第一书记和村书记代言销售额6570万元。
(五)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需进一步加强
5.入户走访发现,有的贫困户因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受挫后,对重新发展种养殖产业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有的贫困户因当年未下雪导致农作物减产亏损,后来政府对种植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其仍然没有信心重新发展种植产业,有的还是依赖低保、光伏扶贫收益等转移性收入实现脱贫,自主脱贫积极性不高。有个别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动力不足。
一是强化产业扶贫能力和智力支撑。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指导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各县(市、区)动态调整了产业指导员队伍,建立产业指导员微信群,发放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联系卡,为贫困户开展技术指导。印发了《关于推进2020年全市庭院经济发展若干措施》,对各县(市、区)广泛开展技术服务提出具体要求。各县(市、区)积极开展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下乡活动,组织产业扶贫专家组成员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全市共培训9.1万人。二是提升扶贫产业风险保障水平。继续提升“6+N+1”扶贫产业保险水平,由“成本险”转向“收入险”,全市共收到上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2亿多元,扶贫产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3151万元,完成投保贫困户3.9万户,达到了应保尽保。三是组织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摸底排查工作,督促纠正带贫减贫机制不完善、未有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等问题。各县(市、区)于10月份相继开展扶贫资金项目摸底排查工作。通榆县谋划实施了一批以工代赈项目,农户可通过参加项目建设获得劳务报酬,发放劳务报酬233.4万元。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开展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通过到县(市、区)查资料、到乡看档案、到村实地核查的方式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资金安排、资金监管、使用成效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四是进一步加强扶贫公益岗位开发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做好光伏扶贫收益及公益岗统计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就业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对75岁以上贫困人口就业情况核实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公益岗位开发工作的通知》,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全市利用光伏收益新开发扶贫公益岗10304个,扶贫公益岗位累计达到22159个,五是强化典型推荐和评选,示范引领更多贫困群众积极投身到自主脱贫中来。印发了《关于征集脱贫攻坚典型案例的通知》,征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努力脱贫致富的感人事例,通过印制图册的形式进行宣传。利用媒体开设“决战脱贫攻坚”专栏,累计刊(播)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相关报道60余篇(条)。开展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评选,选树了镇赉县一名发展棚膜经济的致富先进典型,先后带领7户贫困群众开展棚膜种植蔬菜。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始终坚持政治站位,始终把持之以恒抓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继续用好整改成果,补齐工作短板,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一是加强监督检查。针对反馈的问题,持续开展监督检查,严防问题反弹,在抓当前、管长远上下足功夫,不断巩固和深化整改成果。
二是注重建章立制。注重问题整改与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机制建设,在标本兼治上下足功夫。尤其是针对脱贫攻坚收官任务,注重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加大制度机制建设力度,为农业农村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三是抓实工作载体。持续深化“巩固提升九大工程”,开展脱贫攻坚“查漏补缺”和“百日冲刺”专项行动,进一步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工作,进一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质量,实现全区域高质量整体脱贫。
白城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20年1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