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专题专栏>回顾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经济在崛起

滨江新城书锦绣——大安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收藏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1日      浏览次数:0 字号:

  时代的臂膀正在向“十一五”挥别,“十二五”的脚步声愈加清晰。对于大安这片定位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蒙大通道节点城市、全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和全省最具发展潜力城市的热土来说,即将过去的5年,注定以其极不平凡、以其壮丽辉煌载入大安发展的史册。

  5年来,大安市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三三一”兴市战略和强力推进“五大重点工程”,坚持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大主题,发展方式日益转变,发展活力持续迸发,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步入历史性的快速发展期,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增长,大安人用辛勤的汗水再造了一个大安,昔日默默无闻的滨江小城变成了备受世人瞩目的新兴城市!

  11月23日,吉林省风电基地启动暨吉林省新能源投资公司安白景观带新艾里风电场奠基仪式在大安举行。这个投资80亿元、沿路开发建设5个景观风电场、装机总量可达75万千瓦的项目建成后,吉林西部将形成壮观的“风电长廊”,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旅游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只是大安重大项目中的一个样板。

  5年中,大安市始终坚持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第一抓手,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工作机制,积极策划包装、运作实施了风电、土地整理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风电产业蓄势快发,备受瞩目。风力发电已初步纳入国家和省规划525万千瓦,列入全省超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吸引了中广核、华电、国电等国内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就连世界500强企业西班牙歌美飒公司也抢滩登陆。目前,全市装机容量45万千瓦,并网发电25万千瓦。在加快推进风电产业建设的同时,风机、桨叶、塔筒等风电配套产业已粗具规模并发挥效益。同时,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也快速推进。此外,石油开发如火如荼,油气当量稳居百万吨。跻身全国新能源百强县第四位。

  土地整理项目取得重大进展。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大安灌区完成渠首泵站、前14公里总干渠及渠上建筑物工程,并向一区通水,实现了大安几代人“引嫩入安”的跨时代梦想。土地整理项目平整土地17万亩,完成一期工程合同总量的85%以上。生态农业示范区11项重点建设工程全面启动,万亩高标准水稻试验田喜获丰收。这个总投资达26.95亿元项目是大安市有史以来国家和省投资的最大规模的开发项目,从总量上将再造一个大安农业,昔日的盐碱滩正在嫩水欢歌中被改造建设成水草丰美的鱼米乡和稻浪翻腾的米粮川!

  投资额达150多亿元、200多项重点建设项目的开花结果,挺起了大安经济发展的脊梁。

  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行“一区四园”共享机制,营造了政策服务高地和吸引投资洼地;实施了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入驻企业达64个,承载工业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加大监测调控力度,积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了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工业为龙头,石油机械、汽车配件、服装鞋帽、明胶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31%,增速居白城5个县(市、区)之首。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依托珲乌高速公路和省际公路建设,积极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完善新世纪广场、安盛商城等大市场功能,形成了精品商业集中区。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安广农畜产品、舍力杂粮杂豆等专业市场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增强,城乡市场活跃,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将达到19亿元,年均增长13.5%;对外贸易日趋活跃。2004年对外贸易实现零的突破后,呈高速增长态势。如今拥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25家,出口创汇企业达8家。石油机、玻璃工艺、“金塔”牌红鲜椒、“年香玉”牌粘玉米、“宝达”牌罐头等产品年出口创汇超千万美元。

  农村经济实现新发展

  5年来,大安农村经济继续书写着传奇,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今年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粮食产量跨上新台阶,有望达到1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是2005年的1.6倍;冲破“原字号”瓶颈,将资源转化为资本,产业化经营之路使农业经济快速增长。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达45%以上,年产值10多亿元,32%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26%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突出发展避灾农业,全力推进棚膜产业化进程。烤烟、西甜瓜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40万亩,大棚总数达到10800栋,形成了两季瓜菜生产模式;深入开展“牧业三年攻坚战”,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4%提高到50%。肉鸡、肉羊、生猪等畜禽总量发展到1140万头(只)。如今,大安成了全省“米袋子”、“肉库”。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路更通、房更靓、城更美……人们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了城市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大安市立足临江亲水优势,把“城水相依,人水相亲”作为重点,高起点、大手笔、大气魄推进滨江园林城和生态旅游城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为百姓营造了宜居宜业的环境。

  2006年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启动棚改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城市核心区基本消灭“棚户区”。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发商汇集大安,棚改建设热潮滚滚。目前,各类楼房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启动实施了硬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目前,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8%,绿地率为33.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平方米。投入上亿资金对城市主要街路、巷路进行改造硬化,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加速推进城市和小城镇集中供热,改造空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标准。建成了日处理能力达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26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进展顺利。民用天然气走进寻常百姓家,入户达1.2万户。投资上亿元重点推进了高起点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景区实现了“五通一平”,生态旅游日益兴起,“东赏长白山,西游嫩江湾”的品牌效应逐渐形成。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安广镇被评为国家改革发展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示范镇和全国文明村镇,舍力、两家子跻身全省“十强镇” ,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00多公里,城乡路网基本主干已形成,行政村通达率达96% ,基本实现村村通。

  民生工作持续改善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这5年,不仅交出了亮丽的经济成绩单,改善民生的力度一直在加大,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公益岗位等途径,让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同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业大潮蓬勃兴起,民营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1.9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1.5%。4.8万名城镇职工实现了“定点门诊就医、定点刷卡买药”,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最困难的群体抓起,构筑救助对象更广泛、功能更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特困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积极构建住房保障体系。5年来,群众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25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达22.8平方米、砖瓦率达61.5%;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亿元,对校园、校舍进行了改造,市区学校基本普及了楼房化,农村学校基本实现了砖瓦化;大力发展推进文化民生,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文化就在家门口、运动就在家门口、广场就在家门口……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悄悄改变了群众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品位;按照“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矛盾化解、管理创新、基层建设和平安创建进程,加大对各类安全生产、交通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将大安打造成“平安之城”,被评为全省“平安吉林县市”和国家级平安畅通县市。

  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确实记录着进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5年的6000元和2660元,提高到如今的16800元和4350元,年均增长22.9%和14.2%,“钱袋子”越来越鼓。电视信号覆盖率和彩色电视机普及率达100%,电冰箱、移动电话等中高档消费品已经基本普及,电脑也进入了部分家庭,不少家庭还圆了轿车梦。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网  |  网站声明
主办:澳门管家婆三期必出一期  |  承办:白城市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  技术电话(传真):0436-3206855
网站标识码:2208000056  |  吉ICP备17005202号  |  吉公网安备 22080202000169号
访问量:  |  建议您使用IE8以上版本或使用360极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