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专题专栏>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发展历程

   字号: 收藏
发布时间: 2018-11-21 09:55     来源:

海绵城市发展历程

 

  我们所说的“海绵城市”是由城市雨水和水系统的问题切入,以城市雨水管理为核心,实则是我国过去几十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和探索的高度概括和系统总结提升,也是对未来城市建设的美好愿景。在20世纪60-90年代,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诸如美国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BMP)、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 GSI),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 SUDS),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新西兰的低影响城市开发与设计(Low Impact Urban Development and Design, LIUDD)等城市雨水及水系统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体系。形象地说,我国的海绵城市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改变城市中由于地表大部分被硬化等因素,造成的雨水不能就地实现自然渗入地下的弊端,使城市象海绵一样,能吸水、能排水,让雨水在城市中按照人的意愿能存、能放,存放自如。下雨时城市能渗水、蓄水,干旱缺水时,再将渗、蓄的水“释放”出来。   

  我国海绵城市发展历程。我国海绵城市发展历程,简单说来,就是六个字(提出晚、推进快)。在我国,最早提出海绵城市这个概念,是在20124月的《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之后,在201312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会议上这样说:“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是我国官方,首次正式提出要建设海绵城市,就此拉开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序幕。随后,国务院迅速做出反应,将其纳入重点工作日程。201410月,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51月,财政、住建、水利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组织申报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通知》,10月,住建部又印发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既有政策层面的,也有技术层面的,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具体操作都做出了明确详实的规定,可见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也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0153月,开始了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申报和评选工作,16个城市入选。2016年,又有14个城市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这些试点城市,具有很强的地域代表性,其中第一批试点城市分布在华东地区(6个,具体是江苏镇江、浙江嘉兴、安徽池州福建厦门、江西萍乡、山东济南)、华北地区(1个,具体是河北迁安)、华南地区(1个,具体是广西南宁)、华中地区(3个,具体是河北鹤壁、湖北武汉、湖南常德)、东北地区1个,具体是吉林白城)、西南地区(3个,具体是重庆、四川遂宁、贵州贵安新区)、西北地区(1个,具体是陕西西咸新区)各个区域,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城市规模,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基本涵盖了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城市(我市就是东北高寒区域的代表)。可以说,海绵城市建设正在我国如火如荼的推进,已经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统领,是今后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12月,做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决策。这一决策,主要是治理和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治理解决内涝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60%城市发生过内涝,城市看海成为城市讽刺性的景观。有数据显示,全国200多座中型城市中,有三分之二都出现过“逢雨必涝”的现象,根本原因就是,破坏了水生态,忽视了水生态的保护。2012721日至228时左右,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多年来最强暴雨,致使城市发生严重内涝,造成12.4万人受灾,导致去往房山、通州、怀柔的公路中断,连续几日城市交通瘫痪,近8万乘客滞留在首都机场,最终酿成了79人死亡,7人失踪,4.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经济损失近百亿元的惨痛教训。 

  二是治理解决水少问题。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造成水资源过度开采、开发、使用,城市水位逐年下降。 

  从城镇化方面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据统计,近十年间,城市人口增加近1.5亿人,用水量增加了56亿吨,相当于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1/5水量。可见,城市用水在大量增加,但是,城市补水机制却没有跟进和形成,水的循环链条,被人为阻断,不能实现水的自然循环,水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城区内的地下水大量减少,问题日趋严峻。   

  从工业化方面看,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多,工业生产用水也在迅猛增加。特别是我们北方尤为严重。从我市看,企业大都使用自备水源井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如,梅花集团之所以落户白城,一是我市的玉米资源优势,第二就是我市有引嫩入白作保障的水资源优势。   

  三是治理解决水质问题。201612月,住建部、水利部、环保部、农业部四部委联合公布,经过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进行排查:全国295座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共有216座城市排查出黑臭水体1811个,其中,河流1545条,占85.4%;湖塘264个,占14.6%;有79座城市没有发现黑臭水体。(这一点,我市还是比较好的,是79个没有黑臭水体的城市之一)。我们常说的黑臭水体,是从“黑”和“臭”两个方面来界定的,即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这些问题,现在我们都可以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得到治理。   

  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措施和目标,以及海绵城市和传统城市建设的区别。通过这个问题的剖析,我们就可以知道,采取哪些手段可以使城市像海绵一样?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实现对雨水的控制、开发和利用?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一个核心、一个思路,六项措施”。即“1116”工程。   

  第一个“1”就是一个目标,就是——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水体不黑臭”这个海绵城市建设终极目标。   

  第二个“1”就是一个核心,就是——对城市雨水的“有效管控”;   

  第三个“1”就是一个思路,就是——“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调蓄”;   

  6”就是指六项措施,就是——   

  渗(由于城市下垫面都是水泥铺,无法渗水,海绵城市利用透水铺装、缝隙透水砖铺装等措施,让雨水直接渗入地下,避免形成地面径流,回补地下水);   

  滞(海绵城市建设植草沟、雨水花园等设施,将雨水滞留下来,补充地下水的同时,还能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   

  蓄(海绵城市利用调蓄水池、蓄水模块等措施,人为的把雨水留下来);   

  净(通过土壤、植被、绿地系统、砾石等对雨水进行净化,回用或排放);   

  用(在小区和公园广场等地内建设调蓄水池等储水设施,将经过储水设施净化后的雨水,灌溉周边的花草或者洗车等);   

  排(利用排水设施将导致城市内涝的雨水快速排掉)。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白城市成为海绵试点城市凝聚着时任领导的智慧和心血,来之不易。没有海绵城市也不会有老城改造,海绵城市是源头。要成为国家海绵建设试点城市,要冲击三道关口。第一关:省内初选关。我省各地级城市积极备战,都想成为试点城市。除辽源、白山市以外,其他7个市(州)都参加了角逐。竞争十分激烈。这里面有感情的竞争,又有实力的竞争。最终,白城市通过竞争性答辩、专家评审等环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申报。第二关:资格入围评选关。经过国家三部委组织专家评审,在全国所有参与申报的城市中,最终共确定22个城市有资格参加现场竞争性答辩。白城在入围的城市中,排名第19。这个排名,要想出线,十分艰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当即表示,不到最后,决不放弃。第三关:竞争性答辩关。327日上午8时开始,在国家财政部,所有入围城市限定用15分钟时间进行现场答辩。10时整,我市四人团队开始向国家专家评审团进行汇报和答辩。在排名处境十分不利的情况下,经过短短的15分钟精彩答辩,脱颖而出,最终以排名第4的战绩,成为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16个试点城市之一,且是东北唯一一家。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我市城市建设是个大好机会。可以说,白城市是中国城市建设方式变革的探路者和先驱,必将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我市2015-2017年计划实施小区、道路、公园、广场、河道、沟渠等9大类、279项单体工程,完成22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其中:老城区12.4平方公里;生态新区9.6平方公里。